首页 地理荟萃

广西兴安:秦始皇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灵渠(图)

2020-12-22 10:26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广西兴安12月22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伟大,不仅他是个始皇帝,他还在统一后的中国,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修官道、造长城。

国家旅游地理广西兴安12月22日讯(通讯员 沈海滨)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伟大,不仅他是个始皇帝,他还在统一后的中国,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修官道、造长城。其实,还有一个大家不太知道的,就是开凿灵渠。说起灵渠,其实它原本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工程。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征讨南方百越。兵至现今桂林一带,遇顽强抵抗,加之北兵到此水土不服,又没有面食可食,战事延拖,久攻不下。后来,尽管军需官发明了米粉,但也只是形似,并不是真正的面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连通湘、漓两水,以使军需物资通过水路运抵桂林城下。随着灵渠修通,百越各地也纳入了中华版图。灵渠,虽然至今已经二千多年了,但是灵渠依然还发挥着重要的水利和民生作用。灵渠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三大历史名渠。现在就让您跟随我的镜头,我们一起走进这秦始皇造福人类千秋伟业的灵渠看看吧。

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兴安古镇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坐落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全长36.4公里,兼有水运和灌溉效益,目前灌溉面积约6万亩。可以这样说,灵渠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灵渠由于连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而闻名于世。北为湘江,南为漓江支流海洋河,从此楚粤两地可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东面海洋河和兴安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和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美誉。前不久,灵渠还被入选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广西兴安古镇享有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之美誉,这片两次改写中国历史的神奇土地,有在秦始皇时期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古灵渠,有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有现代化的旅游项目乐满地……但兴安的古桥流水、古巷幽深、古物荟萃,却更令人着迷。沿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路,穿过三进五进幽深的暗宅院落,抚摸着木质门框上精美古朴的雕花,一不小心就走入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千年岁月。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便是其真实的写照。古朴的建筑中处处渗透着秦朝威武的气息,三条古街更是尽显秦汉风情,而酒肆茶楼,百年老店亦让游人不觉迷失其中。

来到兴安古镇我才知道,实际上“古镇”指的是著名的古运河--灵渠穿越兴安县城的一段水路,沿水路两岸有古代形成的街市、民居、楼台亭阁,古迹甚多,如今把这段水路称为“水街”,于是灵渠、水街和秦城构成了“兴安古镇”的全部精华。 “六王毕, 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宁静与从容。

兴安寻秦之旅

从桂林乘车大约一个多小时,即到达兴安县城,灵渠就在兴安城里。所以,车子来到县城一条大街上停了下来,司机说到灵渠了,开始我还不太相信,直到下了车,看见一个彩色广告牌,上面写着“庆祝灵渠入选联合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才相信灵渠就在此地了,很庆幸,雨过天晴,来的正是时候。景区大门前还有两尊高大而又威武的古秦国时期的骑马战士雕像。通过大门入口后,还是铺青砖的空场,周围有树木,进门左拐是一栋二层楼房,进入一楼,便是展览厅,大厅按人流方向,分隔成先后多个小厅,分别贴着有关图文,描述灵渠历史来由,建造功臣,鸟瞰全景,到访要员,各种模型及文人诗篇等,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着——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最后的落款,作者是清代袁枚,突然想起,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经典传唱的小诗《苔》,也是他的作品,原来他也到过兴安,到过灵渠。当我来到第二厅,中央摆放着一个长宽几米的沙盘模型,沙盘的正前方是一幅湘江、漓江山水流向图。在沙盘里,有人工制作凹凸的绿色模型山丘,山峦中四条不同流向的水道,分别代表湘江、北渠、南渠以及重要的分水坝,分水坝呈“人”字形,长短各占三七,沙盘人工水流,把灵渠各河道、渠道、闸口的布置,生动展现出来,水坝造型与控制水量的原理,体现了先贤的智慧。

走出展厅,便可看到南渠,渠宽四到五米,渠中水清湍急,渠边古树参天。走过重修后的美玲桥——当年蒋宋两人过桥被夹鞋根的木桥改建得名,再经过四贤祠,祠里摆放着从秦代以来四位灵渠功臣的塑像,塑像前是他们的简介牌,记载他们的姓名、籍贯及贡献,供游客敬仰参拜。

出了后门直通渠边,景区有意把一些碑林立于渠边,作为围栏和观赏之用,其中一块是当地人给某一县令的纪念碑文,文中纪念的“念”字,却有意写成“人二心”,以此讽刺该已故县官,看来,谁一心一意,谁三心二意,百姓心中有数。不过,从书法角度看,倒是一种艺术,如这块碑文的对面是另一块大碑文,它雕刻着“湘漓分派”四个大字,而且字体近看凹下,远看凸出,书法艺术更是让人赞叹,而更有意思的是刻字石碑被村民发现时,已经开裂,裂痕呈“人”字分开,像沙盘上的分水坝。也许有人质疑石碑是先裂后刻还是先刻后裂,但世上总是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如这块石碑的不远处的水渠边,长了一棵近八百年的老树,树底含着一块石板,石板横平一头离地,据说是以前的村民,喜欢在灵渠边洗衣,为了方便洗衣,把石板平放,贴近树干,久而久之,年久树高,石板被镶嵌于树干之中了,一树一石,一长一停,体现了生命力量——生生不息的顽强毅力。

再往前,顺着南渠边往上游方向走,路过铺着桥面刻有青云图案的壮元桥,桥连着郭沫若书写灵渠的石亭,不远,便来到核心工程灵渠源头,平坦清沏的江面呈现在眼前,江水下游被斜坝挡了去路,江水顺着坝上流下,溅起朵朵白色浪花,伴着流水声,赏心悦目,江边弥漫着水汽,渗透在空气中,吸入鼻孔,像是洗肺一般。南渠口是最佳观景点,立着刻有灵渠两字的石头,而此处大树枝叶茂盛,只能树枝缝中,才能瞭望整个坝面,总有些无法大饱眼福的遗憾。

其实,就算没有树木遮挡,也无法将灵渠全貌一眼览尽,因为,眼前看到只是“人”字坝的一捺,属三分短坝,而“人”字坝的另一撇,属七分长坝,却在更远处,加上铧嘴挡住,几乎看不到,只有站在高处或空中,那才可以一览全貌,而且眼前的全景只是核心工程,要是能像古船队那样穿过整个灵渠,跨越湘漓两江,那才算览尽全渠,那才是真正的灵渠风光,即铧嘴岛上的一付对联横批所描述的“天下奇观——逆水而来顺水去,卸帆仍是挂帆时”。看完沙盘上人字小水坝,再看江中的人字分水大坝,看过大门的人字形石门,再看刻字石碑的人字裂痕,感觉到整个灵渠,好像诠释人字的外形与灵魂;其实,再大的工程,都离不开人的智慧,再难的事,总有人能克服。

从灵渠返回秦朝

灵渠又名陡河,水清如镜,古树参天,文物众多。但它最初的作用,是为中国的统一而设立的。这是为中国统一岭南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伟大工程,是改变中国版图的宏伟工程。1941年10月,李宗仁先生参观灵渠后,指令兴安县政府在南陡的北岸建一座观景阁,1942年观景阁建成后,由李宗仁先生命名为南陡阁,亲笔命名南陡阁和撰联一副“南北关山展,陡流云汉横”。登亭远眺,大小天平、铧嘴等美景尽收眼底。

这里的陡门,号称“天下第一陡”。建造陡门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宝历元年(8 2 5年)李渤所筑,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世界水利专家誉为“世界船闸之父”。所谓陡门,其实就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船闸。它的两孔偏渠首方位嵌有对称的槽孔,昔日里肯定有木板或石板用以“锁”水。陡门尾部呈阶梯状,显然是为适应水力学要求,作为承重墙或水位压力支撑。灵渠天然比降大,不利航行。陡门的神奇在于,非但可调节南渠水量,还可调节水位。渠中水浅流急处设置的陡门,可随船舶前进而顺序启闭,调整水位,使船只逐级上行或下行通过渠道。据说唐代曾设陡门18座,后改为36座,北宋时一度减到10座,南宋又恢复到36座,清代为32座。古代先人的智慧凝聚于此,面对它我只能轻挪脚步,不敢高声讲话。南渠水静静地流淌,陡门静静地横卧,建造灵渠陡门的先人也都在此静静的长眠啊……许多先贤为些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让我们记住他们吧!

从桥上越过“天下第一陡”,我的感觉好像是从现实回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了。这里是观景台,厚重的条石路面,似要承载太多的负荷,临水面亦被石栏围着,仿佛围着护着的不是渠不是水,而是一段悲壮的筑坝修渠史。粗壮的古树宛如年迈的祖母,精心地呵护着“灵渠”石碑。抚摸一人多高的石碑,凝视灵渠上的“灵”字,对秦时万马千军日夜鏖战的先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石碑的背后,即是气势恢弘的灵渠渠首。右前方是远古的海洋河,状如铧犁的神奇水工建筑物----铧嘴,静静地耸在那儿,耸成千古奇观。如郑国渠一样古老的人工运河----“湘漓分流”之发祥地就是这里啊,她将海洋河水一分为二,一流入北渠,一流入南渠,且分配比例是湘七漓三。

远古的灵渠运河,长寿的魅力安在?正前方乃一爿平坝,应属铧嘴的防淤堤。正前方是长逾百米宽过五米的滚水石坝,丰水时水溢石坝,坝下水流潺潺,一看就知它是用来调节南渠水位的水工建筑物。这滚水石坝,古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天平”。感受“天平”的最好办法是脱鞋下水。我穿着鞋也跟着踩在了千年石坝之上。水有些凉,石坝上长满青苔, 我未敢再向前走了。便侧身在水坝上向南渠的陡门虔诚祈祷,愿这一弘清流永远地滋润桂林的山川。

兴安水街是指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长约一公里的街市。经历代修建经营,座座造型各异、颇具江南艺术特色的庭台楼阁,点缀于河道边或跨于河道上。小桥流水,赏心悦目,令人留连忘返,大呼过瘾。

灵渠公园,这是灵渠分为南渠与北渠的分水坝所在地。遥望不远处的分水坝,你不得不由衷地感叹、钦佩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平凡而伟大。更敬佩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帝,是多么的英明伟岸。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统一,其贡献无与伦比!可谓功高盖世,不愧为万世敬仰的千古一帝。

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走近古“秦堤”,走近“飞来石”,走近“三将军墓”,走近“四贤祠”……见长渠里仅有专供游览的小木船划过,心就被沿途各式各样的石桥扯着,想要较真地叩问灵渠了。那么,秦凿渠又是何时易名为灵渠的呢?答案在唐朝。在四贤祠内,我拜谒了秦代史禄、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的塑像,这四位均是主持兴建和修整灵渠的政府官员。灵渠之名讳,系后人追思秦军因筑渠死亡的三万将士而命名。

结束语

自秦朝凿通直到清朝,灵渠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水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两千多年来有记载且规模较大的修治和维护便有23次。它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湘桂铁路开通,灵渠的交通运输功能才被灌溉取代。我们游走一个多小时的石砌渠段,全系人工开凿,是灵渠的精华。她清流涌动,款款自上游流来,柔柔朝漓江涌去,直行也好,曲拐也罢,宛若长袖轻舞,长歌低吟,在人类的祈盼里盘旋出无尽的诗情画意。灵渠,你是人杰地灵的“灵”,灵魂不灭的“灵”。

灵渠风光

灵渠风光

灵渠两岸风情

灵渠两岸风情

灵渠灵渠复活的兵马俑

灵渠灵渠复活的兵马俑

灵渠鸟瞰

灵渠鸟瞰

灵渠秦军运粮再现

灵渠秦军运粮再现

灵渠日出美景

灵渠日出美景

灵渠上的马嘶桥

灵渠上的马嘶桥

灵渠石刻

灵渠石刻

灵渠水街四贤祠码头

灵渠水街四贤祠码头

灵渠万里桥

灵渠万里桥

猫儿山周边分布有兴安县的灵渠

猫儿山周边分布有兴安县的灵渠

娘娘桥

娘娘桥

秦堤亭

秦堤亭

秦皇宫内的佛塔

秦皇宫内的佛塔

秦始皇造福人类万年的功绩-兴安灵渠工程

秦始皇造福人类万年的功绩-兴安灵渠工程

秦始皇造福万代的灵渠

秦始皇造福万代的灵渠

四贤祠

四贤祠

兴安古镇水街

兴安古镇水街

兴安灵渠秋色

兴安灵渠秋色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