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地理荟萃 新疆阿勒泰:散落在时光里的岩画(图)

新疆阿勒泰:散落在时光里的岩画(图)

国家旅游地理新疆阿勒泰2月21日讯(通讯员 代维利)2月20日,笔者攀登位于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并对这一区域的岩画进行探寻。

岩画,指镌刻在岩石、石崖壁面或独立岩石上线刻、浮雕等的总称,还包括岩石等上面的彩绘,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历史时期一直在制作。岩画大部分凿刻在黑砂岩、花岗岩和板岩的岩面上,岩面采用粗线条的阴刻。

阿勒泰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全区地势因山脉、丘陵、平原走向而显示出东高西低的特点,从北部阿尔泰山脊线到南部丘陵、平原层层下降。地表径流主要由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构成,大小河流56条,湖泊众多。比较丰沛的水源和广阔肥沃的山地草原,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人类栖居之地,古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生活遗迹,是一处蕴含古代遗存繁多的宝藏。

阿勒泰地区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山脉中,在河谷坡地、裸露的岩石上均有发现,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大都是世界上罕见的。比较集中的有吉木乃县的塔特克什阔腊斯岩画、布尔津县的阿克巴斯陶加勒岩画、阿勒泰市的杜拉特岩画、富蕴县的徐永恰勒岩画、青河县的查干郭勒水库岩画等。这些岩画既是历史长河遗留的视觉艺术资源,也是人类自身历史、宗教与心理体验的图像见证。

阿勒泰市驼峰岩画大都分布在阳坡裸露的岩石上,出现最多的是鹿、骆驼、牛、山羊、狐狸、狗、马等动物形象,所画动物线条简捷、粗犷有力、形态传神。所画人物内容体裁较为广泛:有舞蹈、狩猎、游牧等场景。这些岩画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先民们的生活与习俗,展现了先民们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草原牧民的变迁与发展。

连绵起伏的阿尔泰山及其将军山滑雪场。

连绵起伏的阿尔泰山及其将军山滑雪场。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1)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2)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3)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4)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5)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6)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7)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8)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9)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10)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11)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13)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14)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这是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15)

2月20日,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克兰河西面海拔约千米的骆驼峰及其附近拍摄的岩画。

文章来源://www.pgacentral.com/huicui/2022/0221/2552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