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快递第一重点 休闲度假乘风起,产业生态进化还需过几关?
休闲度假乘风起,产业生态进化还需过几关?
5月24日-26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东营市人民政府、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1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黄河入海口中心城市东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休闲度假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投资者、运营者齐聚一堂,开展交流合作、展示发展成就、树立产业典范,共同引领中国休闲度假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启动仪式
据了解,本次大会以“挖掘休闲内循环,推进文旅大循环”为主题,与会嘉宾就休闲与生态、休闲与文化、休闲与市场、休闲与社会、休闲与生活、休闲与科技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为“十四五”期间,休闲度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全面开创中国休闲度假产业新局面,深入推动休闲度假产业高质量发展。
乘风而起,内循环趋势下休闲度假站上“风口”
疫情带给旅游市场的影响仍在持续,大众因防控需求受到的出行受限与信心受抑制,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伴随全球范围内新冠疫苗接种的加速推进,与会各界一致认为,以中国休闲度假市场的强势反弹为代表,文旅产业大时代正加速到来。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宝春认为,此次疫情不仅没有改变人们对旅游的热爱,反而催生了旅游新模式、新需求。他分析称,未来,旅游业发展将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旅游市场需求更加内向化,国内旅游业将成为各国旅游业率先恢复的领域;二是旅游产业形态更加多元,越来越多游客选择自驾游、户外游、家庭游等新兴方式;三是旅游变革进程更加明显,正在成为新技术运用的重要场景。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慧旅游技术等让旅游更加便捷、高效、可触达;四是旅游发展协作更加迫切,在旅游活动去中心化的同时,旅游发展的协作变得更为必要。
而聚焦国内市场,得益于决定性的疫情防控成果,在历经2020年初短暂低谷后,休闲度假产业释放出愈发明显的反弹讯息。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在其发布的《2021中国休闲度假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即便中国经济在2020年出现短期震荡,但从整个十三五时期的数据来看,总体还是保持了6%的增长速度,这给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
从数据层面来看,截至目前,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39%左右,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60%左右,中国尚有20%左右的差距,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也给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加速这一巨大市场空间释放,在今年3月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提出“完善节假日制度,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行动举措,均给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利好。
而结合细分市场的现状,曾博伟分析称,伴随中国人口结构以及消费能力的变迁,以老年休闲市场、亲子休闲市场和单身休闲市场为代表,很多新兴市场都拥有巨大的市场想象力。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2.64亿,预计到2033年,会有4亿老年人,这将是一个巨量的消费市场;从携程提供的数据看,2020年国内亲子休闲市场消费频次从2.6次降到2.2次,尽管频次有所下降,但相较于其他市场降幅最慢,反弹速度也更快。”
具体到产品和目的地建设,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则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休闲旅游需求巨大的消费市场,尤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文旅产业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领先态势,这就要求产业以新型发展模式扮演好“引导者”角色。
从“享受”到“刚需”,旅游生活化趋势愈发“具象”
在传统认知中,旅游与生活存在某种常态与非常态的对立关系,事实上,双方的界限正在逐步模糊,尤其以新冠疫情为分水岭,旅游生活化的进程明显提速。
此次大会,魏小安在主题为《旅游新局:休闲内循环,度假大循环》的演讲中做了精准概括, 他认为,休闲度假已经超越了单一产业的概念,成为一种消费生态和社会现象。“所谓消费引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休闲是大众性的,乡村休闲是普遍性的,度假享受是新型消费,房车和营地是未来导向,这是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此,美团文旅政企合作中心总经理路梦西也谈到,在过去,大众之所以把旅游、休闲以及生活分开,其实是因为受到了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比如在时间上,旅游可能是时间更长、跨度更长的休闲度假方式;在空间上,我们讲诗和远方,好像远方才是旅游的终点;在需求上,我们也常认为旅游是一种远超我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消费形式,但事实上,在生活场景每天都在变化的时代,这几个因素早就已经相互融合。”
以“吃”为例,作为旅游消费场景的要素之一,如果按传统的跟团、观光游来推断,团餐考虑的是效率,但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城市美食的消费中,火锅和烧烤这两类餐饮异地游客消费的比重都非常高。“考虑到火锅和烧烤比较费时,这说明现在异地游客不缺时间,也从另一个方向折射出现异地游客在城市消费中的倾向。”
绿毯鹤舞-刘方仁
至于“游”,以2021年北京网信办和美团联合发布的北京100个网红打卡地的榜单为例,在这份网红打卡地清单中,大众耳熟能详的北京非常有名5A、4A景区并不多,更多是城市文化、创意和艺术类的休闲空间。也就是说,大量在日常城市生活中的休闲场所,成为了异地游客热衷来打卡的重要吸引物。
以上述消费趋势变化,供给侧的革新已经在全面推进。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以森泊度假乐园的趣味选址和产品设计为例,分析了其之所以市场热度爆棚的三大特征。“一是作为一站式的短暂度假旅游项目,定消费群体为离中心城市两个半小时交通圈内;二是选址,要打造在风光秀丽的旅游度假区附近;三是可提供全天候休闲度假娱乐设施。”
恰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谈到,除了人文遗产和自然遗产,在旅游产业新的发展环境中,可能要再加一个新的资源类型,这也就是当前目的地和旅游头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习惯讲的一种理念——让旅游者能够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因为每个目的地有很大不同,怎么挖掘出特色,成为旅游者消费体验的对象,这是关键。
“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我们强调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每一个旅游目的地,或者每一个旅游企业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可能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建立供求动态匹配或者动态适配的机制,对我们形成所谓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供给和业态创新至关重要。”
以东营为起始,黄河流域休闲度假迈向新征程
谈理论的同时也要看落地。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性盛会,2021中国休闲旅游大会之所以“花落”东营,与这座城市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发力双重因素密不可分。
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地理位置优越,河与海的深情相拥,孕育了这片美丽丰沃的黄河三角洲,形成了壮美的黄河入海、河海交汇奇观。同时,这里文化悠久灿烂,湿地特色鲜明,且休闲游资源丰富。东营全市拥有A级景区67家,其中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国家5A级景区;拥有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和浅海近6000平方公里,大闸蟹、滩羊、黄河刀鱼、东方对虾等特色美食数不胜数。
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在大会致辞中提到,除了适宜发展休闲旅游的资源,东营的相关配套也正在加速完善。比如交通运输,东营已经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正在打造亿吨大港;胜利机场是国产大飞机试飞专用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等25个城市航线航班,正在打造东西、南北中转枢纽机场;经过东营的京沪高铁二通道今年将全线开工。每一位到东营的宾朋,都会切身感受到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目前重大国家战略,以此为契机,东营迎来国家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双重历史性机遇。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韩松林谈到,两个机遇叠加对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来讲非常难得,这要求需要打好三张牌、做好三篇文章。第一张牌是打好资源牌,做好塑造世界旅游品牌的文章。第二张牌是打好生态牌,做好自然体验的文章。第三张牌是做好情感牌,做好黄河文化认同和文脉延续传承的文章。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看来,从地理上来说,黄河是一个非常显性的概念,如果把黄河里面所有有价值的点汇集起来,比如世界遗产、文化坐标、博物馆占多少分,可以发现,黄河在整个中国文化价值体系里面占比非常高,所有中国人都知道黄河。
“但另一个方面,大家对黄河的认知其实非常散乱,黄河是什么?到黄河看什么?这些都非常不清晰,黄河跟长江不一样,长江处于城市带里面,大家对长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黄河之间直接交易和贸易往来是比较少的,旅游没有形成大的市场,没有大的市场就没有大的融通,所以大家对整个黄河的感知是比较少的,这是从地理的层面。
如果研究黄河生态会发现,它紧紧扼住了中国生态的命脉,看黄河民族交流史会发现,中华民族的交流史,文化目的是至高的。但在经济层面金准指出, 黄河沿途九个省形成了三个发展台阶,各个台阶需求各不一样,有的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了,整个需求是工业化后期的结构,有的地方还处在比较早期的状态,所以发展需求也不一样。
“从整个发展战略定位来说,上游有生态的问题,中游有中部崛起的问题,下游涉及到蓝色经济的问题。整个黄河上面赋予了各种各样大的命题,这种命题怎么突破?今天拿到文化公园的命题可能形成了新的突破点,从文化出发,找到一个问题集合解决点。”
有鉴于此,对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陕西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文娟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三观要正,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不仅仅是民族的,它可能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如果站在这样的格局里面思考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业界的心胸可能更开阔,不会纠结在眼前的或者局部的一些发展利益上。
第二,本事要够,旅游企业在旅游管理上会有一定的经验,国家文化公园不仅仅是旅游开发这样简单的命题,可能涉及到生态、科普、环保、地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是综合业态的发展,这对旅游从业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命题。
第三,心态要好,虽然在2025年要建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但费文娟指出,因为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发展挑战、时间目标,会有 “多动症”、互相攀比,比投资体量、比规模、比效益等问题出现。“其实,如果要建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该是一个综合效益的考量和评估,应该是整体社会综合发展,这些都是需要去认真思考如何避免的。”
责任编辑:李雨恒
文章来源:http://news.www.pgacentral.com/dyzd/2021/0601/2520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