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快递第一重点 缤纷黑水:彩林“上色”了,他们的生活也“上色”了
缤纷黑水:彩林“上色”了,他们的生活也“上色”了
十月下旬,终年皑皑的达古冰川下,八十里苍翠山峦开始改变颜色。就像有一只神秘之手提上画笔,将调配好的颜色——紫红、橘红、金红、褐色、棕红、橙黄、草绿、浅蓝……一笔笔涂抹上去。3000余平方公里的绿林,霎时间五彩斑斓。
当地人将这个过程称为“彩林上色。”
各地游客候鸟般聚集川西高原黑水县,一睹彩林芳容。
近年来,黑水县激发文旅资源优势,推出众多精品景点。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抓手提升居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随着彩林上色、游客涌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上色”了,变得鲜亮缤纷起来。
01:“五区”相叠,考验战略智慧
提到黑水,你当然会想到“世界上最近的遥远”达古冰川,也会想到“亚洲面积最大彩林”黑水彩林——这是阿坝州旅游的名片。然而,如果你亲自来走一遭,就会惊讶地发现黑水远不止一座冰川、一片彩林。
黑水县自然风光资源富集,同样是终年积雪的山峰,相对“小众”的三奥雪山才是真正的登山者的乐园,其“低门槛”特点使之成为很多准专业人士登山生涯中“征服第一座雪山”。同样是彩林,“八十里画廊”的奶子沟和藏在毛儿盖河深处的卡龙沟,风姿也各有韵致,都值得看一看。
区域内唐朝摩崖造像、明清石碑石刻则是有别于自然风光的厚重历史人文景观;奶子沟游客中心将现代建筑艺术与自然景观融于一体;热水塘温泉是典型的高原温泉;而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融合了森林季相景观、瀑河溪潭景观、天象景观,以及野生动物景观等,体现原生态风光与生物多样性的相生相长关系。
黑水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腹地,全县人口93%为藏族。作为民族聚居区,藏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瑰丽多姿,色尔古藏寨、芦花官寨……世代生活在这些古村、古寨里的藏民们,至今保留着鲜活的藏族习俗,标注着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此外,黑水也是革命老区,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进三出黑水,在最困难的时期,黑水人民为红军筹粮熬盐、提供物资,帮助红军翻越雪山草地。如今,芦花会议会址、扎窝会议会址等红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瞻仰。
在黑水,自然风光、藏族文化、红色文化是其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居民收入,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然而,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核心区域,黑水这方土地更承担着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因此文旅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五区”叠加,这考验的是区域发展的战略智慧。
02:“荒滩”上建起了精品民宿
毗邻黑水奶子沟的羊茸哈德村,如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网红”景点,很多游客专程跑来这里“打卡”。很难想象,2011年以前这里不过是G347国道旁边一处不起眼的小河滩——因为风景漂亮又靠近水源,很多自驾游的人在这里扎寨露营。
“我们藏民祖祖辈辈都住在山上。”羊茸哈德村会计班玛说,适宜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全都在山上,先辈们住山上也有躲避战患和自然灾害的考虑。“但是现在住山上出行不方便,又没有多少经济收入。”
2011年,随着对旅游事业的加快发展,政府统一规划,鼓励村民们搬迁到现在这个靠近国道的地方。四年前,村子初具规模,大部分村民都住进了新家。在政府引导下,有五户村民率先利用家里闲置的客房搞起民宿。
“当年平均每户就获利近十万元。”班玛说到“这给我们很大的信心。随后,村里开民宿的家庭逐年递增。”为了杜绝民宿粗放发展和无序竞争,也确保服务质量,村集体成立了公司来统一经营全村的客房。到2019年,全村45户人已有35户在接待游客,全村接待收入320余万元。这两年每到彩林上色的旺季,村里一房难求,网上的订单通常很多天前就满了。
也因为游客的到来,村民在山上采集的药材、养殖的生态蜂蜜一出来就被“抢”空了。班玛说,“过去在山上种地,一年到头没得啥收入。搬到山下来吃起了‘旅游饭’,家家户户收入都提高了。
03:“废弃”古寨变身度假庄园
奔着更便捷更富裕的生活,村民们从高半山搬到了山下的聚居点。一个个古村落、古寨子被遗弃在了山上,它们曾刻录着藏民族数百年的生活印记,如今似乎注定在时代变迁中湮没于寂。然而,在黑水县沙石多乡羊茸村,罗斯寨的村民们搬到聚居点羊茸哈德后,留在山上的老寨却以另一种形式焕发出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2020年10月下旬,我们来到罗斯寨,依托原有古寨建筑打造的“茶窖·民宿”半高山旅游体验综合体已经快完工了,60套高端藏式茶窖民宿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这里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嘎尔庄园。庄园落成后,将给游客提供高端住宿、私人茶窖、土司藏餐、定制轻旅等体验服务。
黑水是茶马古道北线上的重要节点,藏茶文化已深深嵌入了当地藏民的日常生活,留在古寨中的一器一物间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迹。而藏族文化中许多神秘风俗也只有在古寨古碉的生活场景中才能搭建其完整的意义。投资方阿坝州嘎尔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告诉我们,他们所珍视的,正是这里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积淀,嘎尔庄园将让罗斯古寨的文脉得到保存、延续和重生。
漫步在嘎尔庄园,我们看到古寨原有的藏式碉房主体得到了完整保留。在主体结构之外的部分开放空间则加装了落地玻璃窗、露天阳台,既有原生态建筑的肌理又颇有现代质感。或许是考虑到居住者的生活起居习惯,碉房内部按照现代居家生活的需求进行装修和配置设施——游客在这里住上一两周也不会有不适感。坐在古碉的落地窗前,五彩斑斓的彩林尽收眼底,远处的雪山耸入云宵,长鹰盘旋,藏族民歌忽远忽近袅袅入耳。如果再煮一壶醇厚的藏茶,会别有一番风味。
这个项目除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外,也有显著的社会价值。我们了解到,项目投入运行后将为当地贫困居民提供大量就近务工的岗位,也将带动周边民宿业、促进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十分支持该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提供优越的基础设施保障,也大力开展宣传推广提升嘎尔庄园的知名度。
04:可以瞻仰、可以“咀嚼”的红色文化
1935年7月,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近9万人翻越昌德雪山——这是他们进入阿坝后跨越的第四座雪山。直到今天在黑水县昌德雪山下,还有不少被称为“红军湖”“红军桥”的红色遗迹,红军途经此地时熬盐、筹粮的故事也在当地藏民中口口相传。2016年,黑水县投入800万元在昌德雪山下的沙石多乡昌德村建成昌德红色教育基地,集中呈现红军长征及翻越雪山、熬盐筹粮等红色文化。
为了将文旅事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真正让当地老百姓参与到文旅产业发展中,享受到文化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当地政府在此之前已经将原来散居在高半山地带的昌德村村民集中安置在红色教育基地附近,鼓励村民开办民宿接待游客,村集体也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经营。
在昌德村,红色历史不仅可以追抚、可以瞻仰,还可以用味蕾来体验。昌德村村主任东作介绍,村里根据当地红色文化的特点开发出了“红军餐”旅游产品——村民以山上采集来的各类野菜和当地产的粗粮为食材,参考红军长征史料记载的方式烹制。“吃一顿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食物,感受一下野菜果腹的‘滋味’”据介绍,“红军餐”还颇受参观者们欢迎。
昌德红色教育基地挂牌以来,承接党史教育教学班次和学员逐年增多,截至2019年底,已接待长征干部学员361个班次16750人,仅此一项就为合作社创收50多万元。村民采集的野生药材、菌类,养殖的蜂蜜也深受游客喜爱。昌德村王青家,2013年以前在山上种地,家里年收入不到一万元。近几年来经营住宿餐饮、销售土特产,一年收入已有五六万元。
05:“沟域经济”培育黑水新特产
到黑水,你不能辜负美景,但更不容辜负的是美食。
览遍风光,再在行李中塞满土特产,这是很多人旅游的必选项。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提到黑水的土特产,想到的是酥油茶、酸菜、玉米馍馍、咂酒、洋芋糍粑,而现在更多更好的土特产已经悄然面世。
笔者发现,诸如酸菜、玉米馍馍等在高原农区常见的土特产虽然能够吸引游客们“尝尝鲜”,但是由于其口感的特殊性,接受范围有限,而且特产本身也没有借助产业化生产手段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旅游产品。此外,过去的特产建立在传统农业种植基础上,随着生态保护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传统形式的农业种植已经大幅缩减,发展“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农业及农副产品大势所趋。黑水县立足生态发展要求和区域自然状况推进“沟域经济布局”,发展旅游土特产种养殖。目前已培育出了生态蔬菜、早实核桃、藏香猪、凤尾鸡、地道药材、黑水蜂蜜“六大产业。”新的特产相比原有土特产,不仅产业化运营手段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核桃及加工食品,藏香猪、凤尾鸡肉类加工食品,蜂蜜、药材粗加工产品等,也更受游客喜爱。
黑水县知木林乡木都村是典型的高半山贫困村。2019年,木都村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引进了康鑫农牧业有限公司和协力药业有限公司,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高半山生态循环农业,建成了藏香猪养殖基地、牦牛健康育肥基地和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开展大黄、贝母等药材种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入驻企业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岗位。
村民扬查学此前在藏香猪养殖基地务工,学到技术后自建养殖基地,如今已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贫困户石他年纪较大、没有经济来源,在牦牛健康育肥基地务工后每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
06:可计算的收入,难丈量的改变
点多、面广、程度深、易反复……这些词语,曾被用来描述深度贫困地区黑水县的“贫困”特点。1994年以来,该县3次被认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黑水县贫困村64个,建档立卡户2909户、9976人,贫困人口居阿坝州第二,贫困发生率达18.7%。贫困人口年收入仅1800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577元。
2014年以来,黑水县打响脱贫攻坚战,先后共计投入资金27.66亿元,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2895户、10006名贫困人口已经脱贫,贫困人口年收入达8670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8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03%。据介绍,今年该县再次投入4.082亿元,实施118个扶贫项目,确保未脱贫的3户15名贫困户如期高质量脱贫,确保已脱贫的居民稳定脱贫……
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大幅提高,脱贫攻坚战已宣告胜利。这还仅仅是可以“计算”的改变。圣洁冰川下缤纷彩林间,从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高半山上下来、为如织的游人奔忙服务的这些居民们身上,更多更深刻的改变却无法丈量。
或许是生活方式丰富了,或许是眼界拓展了,或许是思路转变了。
正如羊茸哈德的班玛说:过去老年人在山上太孤独了。现在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可以跳锅庄、转经筒,可以聚一起在太阳下说说笑笑。
正如昌德村的东作说:过去村里人见到陌生人往往不好意思主动去接触,现在他们乐于上前攀谈交流,热情地提供帮助。
正如班玛说:过去村民有点钱就用来盖房子,现在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把孩子送出去读书,到县城、到马尔康,到都江堰、到成都。(黄世涛 /文)
责任编辑:李雨恒
文章来源:http://news.www.pgacentral.com/dyzd/2020/1103/2492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