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知速览 茂县赤不苏镇:新型“果蔬套种”亩产值突破4万元

茂县赤不苏镇:新型“果蔬套种”亩产值突破4万元

“这个叫果蔬套种,是传统林下经济的升级版。县上农业专家说一亩地可以产出4万元,起初连我都怀疑,但现在看来,这可能还只是个保守的数值。”谈起土地上的事,茂县赤不苏镇赤不苏村党总支书记王成龙很兴奋。

羌族姑娘采摘茂县李 摄影 李里

9月23日,第三届茂县李文旅节赤不苏古羌传统采摘仪式在该镇赤不苏村举行。这几天,王成龙一边忙着举办活动,一边组织村民对去年和前年种下的新品种苹果树进行“修枝疏果”,以确保两三年后这片果树林的产量实现大丰收。

古羌传统采摘仪式现场 摄影 刘斌

对新栽种的果树进行“修枝疏果”,是现代科技农业种植的惯用手法,其目的在于,避免正值发育期的果树枝叶太盛、挂果太多,阻止长成“少年老成”树,影响后期果树的生长和产出效益。“这次种的苹果品种很好,一年就挂果,我们不舍得摘,专家些(们)就到地里监督我们必须摘一些。”王成龙说,现在村民都懂了,现在舍得摘掉一些,将来丰果期才能达到亩产6000斤以上。

长势喜人的赤不苏新型苹果 摄影 李里

“这种苹果亩产实际上可以达到8000斤到12000斤,但稳妥起见,我们对村民会少说一些。这些年,我们到全国各地去寻找最优质高产的果树种子,但拿回来后,我们还要经过复杂的种场实验,主要看在我们这里宜不宜种,有时仅一个品种,我们就要种上十几小块地来试验。茂县各乡镇地理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各不相同,我们又分片区搞试种,就怕出现水土不服。”茂县科技农业和畜牧局局长周顺友如是说。

赤不苏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摄影 刘斌

靠着这样的思路,在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一批专家的全面介入下,茂县于2008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新型脆李,实现了农业产出从亩产数百上千元到上万元的重大转变,10万羌山农民人均从李产业中年增收13000元以上。

村民代表杨卫刚发言并向都市人发出“水果亲家”结亲邀约 摄影 刘斌

赤不苏村地处高山峡谷、土地稀少,平均每个村民仅有0.84亩地,是高原上人均耕地最少的村之一。这些年,赤不苏村700多亩耕地中,600多亩种了茂县李,此时再让大家用余下不多的土地来试种新苹果树,很多村民并不接受。2018年,赤不苏村几百个村民,最后答应试种新品种苹果树的只有村干部王成龙和另一个叫杨卫刚的村民。

村民在果蔬套种实验田里劳作 摄影 刘斌

但就是这个杨卫刚,去年创造了奇迹,并彻底改变了全村乃至全镇乡亲们的看法。2018年,他利用房前屋后的1亩多地,率先种下了新苹果树,又在果树之间套种了名贵中药材虫楼。杨卫刚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循了生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优品培育标准,每一个流程都一丝不苟,种出的苹果不仅果实大,而且口味佳,并且产量还高。

羌家姑娘采摘苹果 摄影 刘斌

更可贵的是,杨卫刚善于利用网络来宣传他的新苹果种植。通过抖音和微信等社交平台,赤不苏河谷独特的地形地貌、优越的生态环境、与众不同的土壤条件以及科学规范的种植过程,征服了众多的网友,很多人从网上看着他的苹果从开花到挂果再到分选销售,心里头十分认可,提前就在网上下了单。

茂县赤不苏镇发展生态经济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仪式现场 摄影 刘斌

就这样,2019年秋,杨卫刚那一亩多的新苹果树产出的优质苹果很快在网上销售一空,最高价每斤20元,最低10元,平均价15元。杨卫刚一“炮”打响后,村民们不仅闻到了新苹果的果香味,更看到了其中的大“钱”景,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新品种苹果种值的队伍中来。

诱人的红脆李挂满枝头 供图 阿坝州电视台

赤不苏镇党委书记胡鹏给杨卫刚算了一笔帐:“新品种苹果树两年后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6000斤以上,按现在田间收购价5元一斤,一亩可产出30000元,按他去年网上销售均价,保守算可以产出60000元;套种的中药材虫楼再有两年也进入丰产期,一亩可挖100来斤,按现在市场价一亩可以产出50000元。果蔬加在一起,不出意外,他可以在两三年后实现亩产值10万元。其他村民一般是果蔬套种,蔬菜可以种两到三季,苹果可以卖20000多元、蔬菜可以卖10000多元,一亩地收入上40000元应该不是问题。”

位于赤不苏河谷的老羌寨遗址 摄影 刘斌

根据茂县县委、县政府的计划,今年内,全县新型苹果树的栽培要达到500亩规模,其中赤不苏镇近200亩。从传统农业亩产千元到茂县李种植亩产上万元,再到新型果蔬套种亩产值突破40000元,“千年果乡”茂县的土地上正在上演一个又一个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奇。

萨朗妹高举鲜艳的羌红庆丰收 摄影 刘斌

村民们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摄影 刘斌

文章来源://www.pgacentral.com/sulan/2020/0923/248454.shtml